热门内容

公众号"MAKE1"

获取行业最新资讯

请扫码添加

专业客服企业微信

燚智能 周教授开讲(五) 从智能后视镜看智能硬件市场

简介

智能硬件、物联网的概念这几年火的很,无数人涌入这块蓝海市场,燚智能总结多年的智能硬件系统开发和运营经验,以智能后视镜为例,来讲一讲智能硬件这个蓝海有多深。

觉得有道理? 左侧有“公众号”、“微信号”、“头条号”,随便你想加哪个都行!还不过瘾,直接Call我们吧!

智能硬件、物联网的概念这几年火的很,无数人涌入这块蓝海市场,燚智能总结多年的智能硬件系统开发和运营经验,以智能后视镜为例,来讲一讲智能硬件这个蓝海有多深。

2014年,国内LTE网络铺设完毕,三大运营商铺天盖地的推广4G。恰逢互联网经济开始爆发,仅靠PPT都可以拿到风投。传统后装车载导航公司、满腔热血的互联网公司、谋求转型的手机公司开始涌入“车联网”这片蓝海。像智能后视镜、智能HUD、智能OBD等设备层出不穷。我们燚智能也联合中移动开发了一款4G智能后视镜。

2015年,4G车联网进入量产期,但大部分车联网企业在下半年遭遇了资本市场遇冷,进展缓慢,出货量远远达不到预期。

2016年,车联网产品继续遇冷,走互联网路线的新公司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后装公司还在苦苦挣扎。

从火热到惨淡,折射出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火热表象的背后问题:

  • 用户真的需要么?
  • 你能做出来么?
  • 你能卖得掉么?
  • 你能扛得住竞争对手么?

1、用户真的需要么?

智能硬件市场太广了,一切传统领域的产品都可以变成智能的,互联的。无尽的差异化场景孕育了无尽的机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智能而智能,“智能XXX”俨然变成了早些年的“电脑XXX”,电脑电饭煲、电脑洗衣机、电脑洗车、电脑算命诸如此类的,换上“智能”二字就能卖的更多,也不管是不是“然并卵”的东西。像自动提醒你要喝水的杯子、像能检测PM2.5的花盆、像按一下就能快速买东西的按钮,我实在想不出来这些东西有什么理由卖得出去。

再来看车联网市场,需求确实是很大的。2014年那个时间段,95%的车都没有联网,哪怕有导航也只是离线的,相比在线导航不能更新地图、不能看实时路况,更不能语音操控。抛除掉手机党,还是有大量的客户需要车联网的产品的。再加上智能后视镜可以快速装车,可以依靠低价快速提升用户数量,有了用户数量就可以找风投继续吹牛,因此产生了大量车联网公司。

用户需要、风投也需要的智能硬件,就是好智能硬件!

2、你做的出来么?

我们之前有个土豪客户,嫌我们做的产品形态太单一,体验不够(Zhuang)好(B),自己投了个研发团队搞。从15年初搞到现在16年下半年了,在深圳招了一百来号工程师,租了南山最豪华的办公室,号称烧掉了1个亿,最近刚刚开始出货了。

2018年补充:此公司已于2017年下半年停止营业了。烧了太多钱,投资方不愿意继续烧了,散伙走人。)

虽然土豪的世界我们看不懂,但是普通创业者就甭考虑自己来做设计了,老老实实找设计公司买成熟,最多自己做套外观,搞搞APP上创新什么的,千万别看这个不爽看那个不爽,什么都要自己搞。

像智能后视镜这样的复杂一些的智能硬件系统级产品,外观、结构、模具、硬件、系统、APP、后台、工具一大套搞下来,至少也得二三十号人做半年的时间,你光算算发工资要发多少钱出去?如果懂这些,倒也还能搞的出来,如果不懂智能硬件设计,那交的学费就更多了。

 所以,别总想着上来就搞100分,先抓住自己最核心的需求,先搞及格再说。

3、你卖的出去么?

我做的产品牛x的很,这个功能比别人快2倍,那个功能比别人流畅3倍,还有些功能市面上都没有的! 不过事实证明,车联网行业里做的好的,都是互联网人最看不上的、营销成本最高的传统渠道。这些人甚至连自己的研发工程师都没有!

为什么智能后视镜突然遇冷?这里面有很多致命的问题,导致市场膨胀了一年后迅速收缩:例如原车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失效。而智能后视镜的低反光度玻璃,在弱光下后视效果差,被远光照的照样很刺眼;屏幕一亮,就看不到车后面的内容了;眼睛远近对焦切换很难受等。

这些还只是体验上做不到很好,最主要的是市场空间在急剧缩小:国产车配置越来越高,很多原厂自带互联驾驶了,合资车车主不差钱,要么上原厂主机,要么在4s店加装嵌入式车机。一台后装车机,4s店能赚两三千,比后视镜赚的多不少,4s店自然不愿意卖,车主自己加装也可以,但一句“私自改动线路容易自燃”就足以吓退大部分车主。      

因此,智能后视镜用的最多的,是超低端车和面包车,再往上极少有看到了。这些原因导致智能后视镜,乃至后装车联网产品越来越鸡肋,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互联网企业几乎挤不进来,只有原本就在卖后装车机的公司还能依靠原有渠道卖一些出去。  

车联网市场分析下来,就只剩下最便宜的几百块的OBD产品和投入5 000万起步的前装市场可以做了。仅凭几个人、几个创意、几张ppt就能风生水起的产品,在车联网行业里行不通。

 4、你扛得住竞争么?

国内做产品,哪里呼声高,哪里就有人涌进去。2014年之前,主要都是做车机的人在做后装车载,方案公司只有一两家,大家闷声发小财,日子过的都很滋润。

后来风投的风一吹,大家都看好车联网市场了,高通、联芯、全志、MTK、MSTAR几家原厂全部宣布进军车联网,大的小的手机方案公司、整机集成公司也都挤进来了,大家都没什么核心技术,比拼的就是谁的价格低。不到半年的时间,市场就烂掉了,可以说15年下半年到16年,做智能后视镜的几乎没有赚钱的,快速重演了山寨手机的的历程。  

 这还只是中小型公司之间的竞争,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进来。假设智能后视镜有可能普及了,一定会有小米、乐视、360这样的价格杀手进来,再次演绎智能手环从699降价到69的故事。

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讲,在智能硬件市场上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出自己的一定的特色,把产品从通用型收缩到专用型,是抵御竞争、维持毛利率的好办法。例如所有人都在一窝蜂的做智能后视镜,你可以尝试以HUD、点烟器、储物盒、车内饰品等产品作为切入点,提升产品差异化、减小竞争压力。

 智能后视镜从兴起到衰败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其中的道理和思路,很值得其他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借鉴,能够帮助燚智能和客户更好的把握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觉得有道理? 左侧有“公众号”、“微信号”、“头条号”,随便你想加哪个都行!还不过瘾,直接Call我们吧!

转载自:http://www.ifiretech.com/nd.jsp-id=5&groupId=-1.htm

4
 条评论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