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内容

公众号"MAKE1"

获取行业最新资讯

请扫码添加

专业客服企业微信

中国有哪些IC芯片设计公司?有哪些是上市公司?

简介

研究机构IC Insights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纯代工厂商来自中国的销售大陆收入同比增长了41%,这是非常快的发展速度。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芯片设计公司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已经上市公司的成绩来看,风雨飘摇的2018年让很多公司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无晶圆厂

研究机构IC Insights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纯代工厂商来自中国的销售大陆收入同比增长了41%,这是非常快的发展速度。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芯片设计公司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已经上市公司的成绩来看,风雨飘摇的2018年让很多公司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富瀚微

富瀚微成立于2004年4月,专注于视频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满足高速增长的数字视频监控市场对视频编解码和图像信号处理的芯片需求,提供高性能视频编解码SoC和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以及基于这些芯片的视频监控产品方案。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富瀚微营收共计2.98亿元,同比下降6.76%;净利润为0.48亿元,同比下降40%。全年财报预期指出,富瀚微2018年净利润约为4800-6000万元,相比上一年同期的1.06亿元,同比下降了43.3%-54.7%。在动荡的2018年,富瀚微财报数据受到很大影响。

过去一年,富瀚微的股价也是以下降为主旋律,从年初的208.32元到年末的89.98元,股价缩水了56.8%。

从富瀚微对调研机构的回答来看,富瀚微近年研发投入比较大,主要体现在明显的研发团队的扩张;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先进技术储备都需要持续投入。相信这些投入会在未来成为富瀚微新的发展动力。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在中国研制自主创新CPU技术和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国内外领先的嵌入式CP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已经揭露的2018年三季度财报来看,北京君正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6亿元,同比增长30.37%;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增长202.25%。从全年的预期来看,2018年北京君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1.87%-130.91%。不过这些都是基于2017年北京君正只有700万的净利润的基础。

从股市上来看,北京君正过去一年的股价有一些起伏,总体是向下的趋势。从2018年年初的29.52元到年末的18.25元,股价跌幅达到了38.1%。

2019年1月24日,北京君正发布公告称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不知道重组后的公司能不能挽救深不见底的股市?

中颖电子

中颖电子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单片机集成电路设计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汽车电子周边、运动器材、医疗保健、四表(水、电、气、暖)、仪器仪表、安防、电源控制、马达控制、工业控制、变频、数码电机、计算机键盘、鼠标、网络音乐(便携式、车载、床头音响)、无线儿童监控器、无线耳机/喇叭/门铃等领域。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颖电子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有超过10%的增长。具体变现为,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4.86%;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7.62%。从年报预期来看,中颖电子2018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亿元至1.7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21%-29%。

过去一年,中颖电子的股价也是随着半导体概念股的大趋势走,前面4-5个月实现了不错的增长,此后便是每况愈下。最终,中颖电子股价从年初的27.92元到年末的18.23元,降幅达到34.7%。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京东方、维信诺等国产厂商OLED产线的量产,中国OLED出货量将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中颖电子持续深植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技术,相关芯片已于18年三季度量产出货,后续销售量将稳步增长。

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成立于2000年,是承担国家“909”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项工程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网络身份认证、RCC限域通信技术、国民安全服务、可信计算、国产智能卡芯片等。

从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来看,国民技术在营业扩张上面表现不佳,但是净利润却有着显著地上升。具体的数据为,2018年前三季度国民技术营收5.01亿元,同比下降了6.94%;净利润为2.19亿元,同比增长了328.15%。从全年的财报预期来看,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2500万,同比扭亏。

从股市行情上看,国民技术过去一年的股价整体是下降的,但是也有上半年2-5月份之间的一段爬坡。全年股价从9.98元降到了7.39元,降幅为25.9%。

2017年,国民技术遭遇了和前海旗隆的“黑天鹅”事件,造成了公司的亏损,目前该事件已经立案。从2018年年底国民技术发布的公告来看,相关人员已经被批准逮捕,希望国民技术能够追回损失。

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成立于1988年9月,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贝岭已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目前集成电路产品业务覆盖计量及SoC、电源管理、通用模拟、非挥发存储器、高速高精度ADC五大产品领域,为客户提供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系统解决方案。

从2018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来看,上海贝岭业务扩展很快,但是净利润却下滑严重。上海贝岭在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达5.82亿元,同比上涨48.43%;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下降了42.02%。上海贝岭发布的年度财报预期表示,预计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1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48%。

2018年,上海贝岭股价从年初的16.23元到年末的9.34元,降幅为42.4%。

上海贝岭在2018年半年报中提到“第三代射频采样高速ADC研发进展顺利,有望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出样。”目前该项目还在研发阶段,不过相信上海贝岭能够在5G时代有所收获。

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主要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市场提供领先的人机交互和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并已成为安卓阵营全球指纹识别方案第一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一加、魅族、Amazon、Samsung、Nokia、Dell、HP、LG、ASUS、acer、TOSHIBA、Panasonic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由于汇顶科技的主要用户是手机厂商,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手机厂商,过去一年中国手机市场不景气也让汇顶科技受到了影响。从财报数据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汇顶科技营收为23.65亿元,同比下降17.17%;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下降58.21%。

过去一年,汇顶科技的股价也是有着不小的降幅。从年初的97.4元到年末的78.7元,跌幅达到了19%。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汇顶科技的增长点在物联网与3DSensing。首先,汇顶科技收购Commsolid获得NB-IoT技术,将加强物联网布局,有望凭借MCU+NB-IoT+触控/指纹芯片,成为物联网解决方案商;其次,2018年前置3D感测渗透率约为3.5%左右,后置3D目前渗透率不足0.03%,预计明年后置TOF增速将超过结构光,渗透率有望突破2%。这些都可能让汇顶科技受益。

国科微

国科微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长沙,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首家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科微长期致力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监控、存储、物联网等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解决方案开发。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国科微在营收和净利润上都有下滑。其中,营收为1.75亿元,同比下降3.07%;净利润为亏损4800万元,同比下降1164.26%。1月29日,国科微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0万-6000万,同比下降0.67%-13.97%。

从股市行情来看,2018年的2-4月国科微有着不错的增长势头,最高时股价达到了76元以上,但此后便急转直下。2018年,国科微股价从65.20元到年末的36.31元,跌幅达到了45.8%。

未来,国科微业务的主线是存储器和系统安全,相信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国科微有望从中受益。

纳思达

纳思达是全球前五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全球领先的打印机耗材芯片设计企业。2016年收购的利盟专注深耕中高端打印机市场,以中高端产品技术和打印管理服务见长;纳思达股份的控股母公司珠海赛纳研发和销售工业级3D打印机;纳思达股份托管的激光打印机厂商奔图电子拥有掌握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品牌【奔图】。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纳思达营收为158.94亿元,同比下降2.21%;净利润为4.96亿元,同比增长197.82%。

过去的一年,纳思达的股价从27.38元到22.94元,降幅为16.2%。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纳思达营收高但利润低的原因之一是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没有达到芯片行业的水准,这一点是值得纳思达思考并提高。

全志科技

全志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领先的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设计厂商。业务范围包括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先进工艺的高集成度、超低功耗、全栈集成平台等方面。

过去的一年,全志科技在净利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志科技营收10.31亿元,同比增长35.04%;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长2494.24%。全志科技在2018年财报预期中也指出,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约10%,带动净利润的增长。

从股市上来看,过去一年全志科技的股价也有不小的降幅。股价从年初的28.33元到年末的20.00元,降幅达到了29.4%。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终端市场向物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参考由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台湾IC设计企业联发科技的发展路径,全志科技也在沿着类似的途径坚定地前进,对全志科技的未来表示看好。

功率器件

功率半导体是指在电子设备中用于电源转换或者电源管理的半导体,在新能源、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变频家电等有重要的应用。当前,国产功率器件的自给率还比较低,进步空间巨大。我们看一下过去一年国产功率器件上市公司的表现。

扬杰科技

扬杰科技成立于2006年8月,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业致力于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公司主营产品为各类电力电子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大功率模块、DFN/QFN产品、SGT MOS及碳化硅SBD、碳化硅JBS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安防、工控、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诸多领域。

从财报数据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扬杰科技营收为13.69亿元,同比增长24.93%;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4.82%。

过去一年,扬杰科技的股价属于比较坚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到8月底,不过后面的下降也是最为迅疾的。综合全年的表现来看,扬杰科技的股价从年初的29.98元到年末的14.44元,降幅为51.8%,达到了腰斩的程度。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开拓,扬杰科技产能利用率有望随之提升,控股子公司杰芯半导体6英寸线(MOSFET与IGBT项目)也将逐步扭亏,扬杰科技未来盈利能力或将得到修复,看好其长期的成长潜力。

士兰微

士兰微是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在的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品。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士兰微的营收为22.12亿元,同比增长9.74%;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12.1%。

过去一年,士兰微的股价大体走势就是一条抛物线,高点在年中。综合全年来看,士兰微股价从15.41元到8.12元,跌幅为47.3%。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士兰微着眼未来,加快步伐追赶国际主流12英寸先进产能,在厦门布局的两条12英寸90-65nm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和一条4/6英寸兼容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项目已于2018年10月份正式开建,未来结合公司在特色工艺端的技术积累,有望进一步增厚其IDM体系的竞争实力。

捷捷微电

捷捷微电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力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晶闸管器件及芯片方片化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即覆盖了整个芯片产业链,集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一体)等。

从2018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来看,捷捷微电营收为4.03亿元,同比增长27.57%;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7.59%。从全年的业绩预期来看,捷捷微电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1.72亿元,同比增长10%%-20%。

从股市行情来看,捷捷微电过去一年的股价总体走势是下降,从37.63元到23.48元,降幅为37.6%。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捷捷微电目前拥有 200 多个品种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产品,下游覆盖广泛。公司 2018 年 9 月份投资 9.1亿元建设电力电子器件生产线、新型片式元器件和光电混合集成电路封测产线,扩充 MOSFET、IGBT 等产品线,为中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华微电子

华微电子是集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研发、芯片加工、封装测试及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及IC,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光伏逆变、工业控制与LED照明等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IGBT、VDMOS、FRED、SBD、BJT、IPM等为营销主线的系列产品,成为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制造商、LED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华微电子营收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11.69%;净利润为0.78亿元,同比增长40.49%。

过去一年,华微电子的股价也在走低,从2018年年初的7.95元到年末的5.14元,降幅为35.3%。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功率半导体发展空间及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华微电子作为国内十大功率半导体厂商之首,未来可期。

苏州固锝

苏州固锝成立于1990年11月,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各类半导体芯片、二极管、三极管及各式整流桥堆等系列产品以及电子元件电镀加工。

从财报上看,苏州固锝在营收上涨的情况下,利润却出现了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苏州固锝营收为14.16亿元,同比增长5.38%;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下降13.25%。

股市上面,苏州固锝也雷同于同行的股价走势。从年初的9.28元到年末的4.67元,降幅为49.6%,也达到了腰斩的程度。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在分立器件领域,苏州固锝是代表型企业,靠着技术研发、先进装备上的不断投资,苏州固锝有望在这个领域的国产替代中受益。

存储器

当前的全球存储器市场主要分为两端,一端是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美光为代表的原厂;另一端是Marvell为主的主控厂商。大陆厂商在两端都在奋起直追,相信靠着更贴近主流应用市场的优势,国产厂商有望增强这一领域的话语权。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兆易创新、紫光国芯和深科技,我们看一下它们2018年的具体表现。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全球化芯片设计公司。公司致力于各类存储器、控制器及周边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从财报数据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兆易创新营收为17.21亿元,同比增长13.45%;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增长8.21%。

过去一年,兆易创新的股价也类似抛物线造型。综合全年来看,从2018年3月份的106.86元到年终的62.32元,兆易创新的股价跌幅为41.6%。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兆易创新的38nm NAND Flash产品已稳定量产,24 nm NAND Flash也在推进研发工作,有望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带来支撑。

紫光国微

紫光国微是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业务,是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及应用遍及国内外,在智能安全芯片、高稳定存储器芯片、安全自主FPGA、功率半导体器件、超稳晶体频率器件等核心业务领域已形成领先的竞争态势和市场地位。

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紫光国微的营收为17.11亿元,同比增长30.84%;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35.07%。

过去一年,紫光国微的股价先降再升,然后再降,无奈这波半导体寒冬影响深远,股价近日都是在下降探底。结合全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紫光国微的股价从年初的47.61元到年末的28.90元,降幅为39.2%。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紫光国微拟向深投控转让紫光集团36%股权以实现深投控对紫光集团的实际控制,而深圳是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区域,加入深投控有利于紫光集团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深科技

深科技于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电子核心企业之一。致力于提供计算机与存储、通讯与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商业与工业产品的制造服务和自动化设备、计量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服务。深科技是中国知名的半导体存储模组制造企业,年产3000万片;是中国先进的DRAM/flash封装测试企业,月产能4500万颗。 

 财报数据显示,深科技2018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126.11亿元,同比增长17.56%;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下降6.01%。

深科技2018年的股价走势也是一路向下,“绿化面积”很高。从具体的数据来看,2018年年初深科技的股价为9.81元,到了年末股价变成了5.75元,降幅达到了41.3%。

2018年9月,深科技拟投资2亿元在桂林设立全资子公司,目前项目进展迅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为公司业绩增长贡献力量。

MCU

当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MCU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市场的需求迫切,加上Arm在中国授权内核的便利,国产MCU也在飞速发展。不过,国产MCU目前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国际领先企业ST和瑞萨等还有很大差距,进口替代还任重而道远。在国产MCU领域,我们关注的企业是东软载波。

东软载波

东软载波成立于1993年6月。经过多年努力,东软载波打造了通用“MCU+射频收发芯片”生态系统。这不仅为创建物联网芯片平台奠定了基础,更为公司进一步拓展“电力载波+低功耗无线(RF、蓝牙、WiFi等)”为主的融合通信技术提供了可靠支持。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1-9月东软载波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36.82%。从全年的财报预期来看,东软载波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0.93%;营业利润为2.1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50%。可见,东软载波也受到净利增长难的困扰。

股市方面,东软载波整体趋势是斜直线下降,股价从年初的18.87元到年末的11.77元,跌幅达到了37.6%。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东软载波的智能化产品合作伙伴有西门子、苹果等知名厂商,与国内多个大型地产商在智能化应用上有深度合作,业务稳定增长能得到保障。随着东软载波胶州产业园已然落成,供应能力和研发支撑将能够提升公司的新接订单能力。

模拟芯片

半导体如果按照大类别来区分的话,除了数字就是模拟。相较于数字芯片单芯片高货量,模拟芯片种类更繁复,单一产品市场份额较小。与数字芯片相比,模拟芯片对工程师要求相对更高,在设计过程中,很多Know how需要更深的经验积累。因此,模拟芯片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国产厂商想要突围并不容易。我们看一下国内上市的圣邦股份和韦尔股份过去一年的表现。

圣邦股份

圣邦股份一家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半导体公司。圣邦股份的通用模拟IC产品性能优良、品质卓越,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PAD、数字电视、DVD、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式设备、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车载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测试仪表等众多领域。

从财报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圣邦股份的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7.66%;净利润为0.72亿元,同比增长21.91%。从圣邦股份发布的财报预期来看,全年圣邦股份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950.33 – 10513.55 万元,同比增长6%-12%。

从股市上看, 2018年,圣邦股份的股价从72.68元到68.60元,跌幅“仅为”5.6%。圣邦股份是半导体概念股中为数不多下跌幅度在10%以内的公司。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圣邦股份多款高单价新产品已经陆续通过验证,预计 19-20 年持续放量。作为模拟芯片公司,圣邦股份未来发展取决于产品数量的扩充,只有拥有更多更全的产品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韦尔股份

韦尔股份是一家以自主研发、销售服务为主体的半导体器件设计和销售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韦尔股份主营产品包括保护器件 (TVS、TSS)、功率器件 (MOSFET、Schottky Diode、Transistor)、电源管理器件 (Charger、LDO、Buck、Boost、Backlight LED Driver、Flash LED Driver)、模拟开关等四条产品线,700多个产品型号,产品在手机、电脑、电视、通讯、安防、车载、穿戴、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业绩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实现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92.4%;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145.05%。

不过增长迅速的财报数据并没有让韦尔股份的股价脱离“资本寒冬”的魔爪。2018年,韦尔股份的股价从41.46元到29.39元,跌幅达到了29.1%。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韦尔股份自行研发设计的包括TVS、电源IC、MOSFET等业务毛利稳定,占营收比重有明显上升趋势。公司将长期受益于“设计+分销”经营模式。另外,韦尔股份拟收购北京豪威、思比科,布局CIS市场,并借此打入国内智能手机巨头华为、小米、OPPO、VIVO等供应链。

总结

2018年,国内的Fabless和IDM模式厂商也受到了“资本寒冬”和“半导体周期论”的影响,由于这些厂商更靠近终端市场,全球经济下行和中国经济增长降速的影响将首先冲击到它们。从股市上来看,这个领域内很多半导体上市公司,甚至是全部半导体上市公司的股价还会继续探底。但是参考财经分析人士给出的解读,国内Fabless和IDM模式厂商都有自己扭转股价颓势的点,在借助国产替代的大势,这些上市公司的未来表现,不管是财报还是股市上,都值得期待。

原文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

78
 条评论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