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理念之供电方式、电池选择和充电方式-燚智能周教授
前期回顾
电感的关键参数电流、Q值和DCR,硬件工程师你是否了然于心?!
硬件设计中,电源系统的重要性可以排在第一位。
拿到设计需求的时候,应当根据使用场景,首先选择供电方式,然后再根据供电方式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和传输方式。
外观、结构、用户体验、产品成本这些,都依赖于硬件架构,尤其依赖于供电方式的选择。
我们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讲述一下供电方式、电池选择、充电方式等产品设计理念。
拿到一个设计需求,首先要看需不需要外部供电。基本原则是:功耗高的用外部供电,功耗低的可以不用。固定的可以用外部供电,不固定的不能用。方便拉线的可以用外部供电,不方便拉线的不能用。
例如监控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功耗超过2瓦,如果不用外部供电,是工作不了多久的。
智能锁装在门上、智能井盖是悬空放置的、遥控车位锁装在停车场,都不能用外部供电。
农场监测平台分布面积很广,不方便扯电源线,一般也不用外部供电。
而智能快递柜、自动售货机、共享按摩椅等体积大、固定安装的设备,都需要用外部供电。
至于可移动的设备,不管是万博登录地址 还是共享单车,几乎都不使用外部供电。
没有外部供电的智能设备,肯定得有电池才行。外面没有供电里面也没有供电,那就成了一块铁疙瘩了。
但有外部供电的设备还需要电池么?
答案是:需要。只要是能动的设备,一般都需要有内置电池。固定不动的设备,大多是不需要电池的。
例如监控摄像头、智能快递柜、自动售货机,一直插在电源上,并且不会移动,就不需要内置电池。
行车记录仪,存在外部供电断电的情况,很多是有内置电池,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独立工作。
智能闹钟和陪伴机器人,虽然可以长期插着电源,但也会经常被移走使用,因此也需要内置电池。
只要不能长期插在电线上的产品,肯定是需要内置电池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充电呢?
答案是:使用频繁的需要充电电池,使用不频繁的用一次性电池。
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定位工牌、扫地机器人、摩拜单车等,使用频繁,内置电池只能支撑一段时间的使用,就需要可充电电池。
不需要频繁使用的,如远程抄表、ofo远程密码锁、智能门锁、远程传感器等,仅依靠内置电池可以工作1-3年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可充电电池,用一次性电池即可。
对于工作时间半年到一年,且方便换电池的设备,也可以采用一次性电池。例如蓝牙防丢器、无线遥控器等。
不方便接充电线的设备,也可以采用大容量的一次性电池。如停车感应桩、户外机柜锁、智能井盖等。
充电的方法:
对于内置电池的产品,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充电方法。
最传统的就是有线充电,通过USB线、充电触点、充电底座等给设备充电,这个无需赘述,大家都见过太多了。
无线充电,是这些年新兴的充电方式,把设备往充电座上一摆,就可以充电了,无需再插线。不过无线充电器本身也需要插在电源线上,并没有做到真的“无线”,无线充电从七八年前Qi的第一代标准推出到现在,也没有广泛普及开。无线充电的噱头比实用价值更高一些,对产品设计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太阳能充电,是户外场景的好选择,既不需要拉一根220V电源线,又能够支撑耗电量又相对较大设备。
例如农业信息采集站、移动气象台等户外作业的设备,配备太阳能充电板加蓄电池,不需要外接电源也能够持久工作。摩拜单车的数据实时上传耗电量大,就在车筐里加了一块太阳能充电板为内置锂电池充电。有些畜牧监控颈带也采用小尺寸太阳能充电板,可以保持数年的持续使用。
关于充电电池、一次性电池、充电方法的详细介绍,请关注后续文章。
↑ 图:燚智能周教授
原文来自燚智能硬件开发网(燚,yi,熊熊大火燃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