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开发理论基础电阻的全部用法之跳线-燚智能硬件开发周教授
跳线大家都不陌生,电脑主板上,开发板上,都会留有很多插针式的跳线,用于手工切换线路。但是智能硬件普遍都比较小,留不下插针式的跳线。且多为一次性切换,SMT的时候选择好就行了,无需用户自己手工选择。因此普遍使用0R电阻来做跳线。
↑ 图:插针式的跳线
↑ 图:插针式的跳线
↑ 图:PCM和I2S兼容跳线,以及电源选择跳线
如上图,分别是蓝牙PCM和音频CODEC的I2S之间做一个二选一,以及LDO1和LDO4供电二选一。选择哪一路,SMT的时候就贴那一路的0R电阻,不选的那一路补贴即可。
图中的DNI是don’t need install的意思,也有DNP(do not present)和NC(not connect)的说法。总之就是SMT的时候无需贴片,出BOM的时候也不需要列出来。
跳线电阻是比较占电路板面积的,一根走线要配2个电阻的面积,对于4根走线的要8个电阻。如果空间比较小,可以采用下图的共用焊盘的跳线电阻的方式,两个电阻有一个焊盘是公用的。这样可以节约1/3左右的面积。
↑ 图:省空间的跳线电阻Layout示意图
跳线有时候会被称为“兼容设计”,就是一种电路板设计方案可以同时支持几种不同的配置。
在电路设计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所有的方案都提前验证好,不管是没有开发板,还是飞线飞不出来,或者是没时间。经常会有几种备选方案,例如GPIO口选哪个比较好?供电用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这颗芯片和另外一颗芯片哪个更好用?
PCB板一旦投下去,就是成本,还有动辄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犹豫不决的地方要做“兼容设计”。既然不知道哪个接口比较好用,那就两个都留着吧,万一这个有问题了,重新焊一下就解决了,不需要再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改PCB板了。
硬件设计中,用过的、测过的才是相对准确的。仅理论可行但没有用过的设计,一定要小心。要有做兼容设计的思维,才能保证项目风险可控,才能不因为设计错误导致硬件报废重做。
↑ 图:燚智能周教授
原文来自燚智能硬件开发网(燚,yi,熊熊大火燃烧的样子)
一文看懂“电阻”的全部用法-2,硬件工程师,你以前学的全是错的
共享经济热潮中的共享智能硬件-燚智能周教授开讲智能硬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