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限流电阻到底该怎么用,硬件工程师你真的懂么?燚智能周教授
电阻的分压和限流功能,这个也是初中物理讲的比较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也不太多,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产品中,主要用在LED灯的驱动和电池电压检测上。
(很多模拟输出的传感器,例如压力、温度等,也会输出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的输出非常微弱,一般不使用电阻分压来检测,大多直接接个运放再给到ADC。)
↑ 图:电阻分压和限流
LED灯是个最典型的电阻分压和限流的应用场景。只要学过硬件的人,都知道LED灯串联一个电阻就可以点亮了,不过能够精确计算电流的就很少了。因为只要让灯亮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有1mA的电流的时候已经比较亮了。因此不少人习惯性的用4.7K或者2.2K电阻来驱动灯,并且不分什么灯都用一样的电阻。
4.7K电阻的情况下,灯上的电流有多少呢?简单计算,3V/4.7K=0.64mA。嗯,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确实和实际相差不大。
实际上怎么来计算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LED灯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的关系曲线图,并不是一个直线,相当于LED灯是一个可变电阻,小电流情况下,是一个小电阻,大电流情况下是个大一些的电阻。
↑ 图:LED灯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除了电阻会变之外,不同的灯的工作电压也不一样,红色最低,2V上下;绿色和蓝色较高,2.8V上下;白灯最高,3.3V左右。如果能把灯电阻曲线用函数表示出来,就可以计算分压电阻的精确值了。
不过实际使用的时候没那么复杂,例如我想用5mA的红色的灯,那么查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来5mA对应2.1V。如果用3V供电,分压电阻需要分掉0.9V,并通过5mA的电流,相除下来就是180ohm。如果是蓝色和绿色的,5mA工作电压是2.8V,需要分掉0.2V的压差,算下来就是40ohm。
看到了吧,平时用的K级别的电阻,只是让灯亮起来罢了,并没有到标准工作状况下。指示灯暗一下倒是无所谓,但如果在设计照明灯的时候还不注意计算分压电阻的话,就会闹笑话了。
假设我们用3V的供电,去驱动3V的LED灯,是不是不需要分压电阻了呢?并不是,这种情况下一旦灯的一致性有差别,某些灯在2.9V的时候就达到了标准电流了,用3V供电就会导致电流过大,长期使用有烧毁的风险。同样3V电压也不是那么靠谱,一旦有抖动也可能造成灯的烧毁。
这时候就需要加一颗电阻来限流,就是限制住最大电流。不用3V来驱动,而是用3.3V或者更大,此时哪怕灯有差异或者电源有波动,因为有电阻来分压,灯承受的波动就要小很多了,就不容易被烧掉。
↑ 图:分压供ADC采样
电池电压检测是比较常见的电阻分压的例子。锂电池电压一般是4.2V,而MCU的工作电压一般是3V或1.8V,MCU内部的ADC检测脚也是工作在MCU系统电压或者IO电压下的,是3V或1.8V。ADC检测不到超出工作电压的更高的电压,因此需要分压。
像上面的例子,4.2V的电压分了一半下来,最高2.1V,用于3V的MCU就比较合适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压电阻要用1%精度的,确保检测准确性。ADC的量程也需要硬件工程师看规格书确认好,分压不要超出量程,也不要过分的低于量程。
分压电阻用1:1的比例,但究竟是用10K还是100K或者1MR呢?这里会是一个漏电源头,如果用2颗100K电阻,4.2V的情况下漏电会有21uA。对于几百毫安时的大电池来讲是毛毛雨了,但是对于10mAh左右的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戒指来讲,就会对待机功耗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是2颗10KR的电阻,漏电流0.21mA,就很大了,虽然驱动能力够强,但不能这么使用。
那么能不能用1MR的大电阻呢?让漏电流再减小10倍?一般芯片规格书上对于ADC的输入电流不会有明确的说明,但从测试经验看,这么小的电流不足以驱动ADC工作起来。每颗芯片不同,需要单独去试一下才知道。
↑ 图:燚智能周教授
原文来自燚智能硬件开发网(燚,yi,熊熊大火燃烧的样子)
智能硬件开发实战派,讲解量产级项目的开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