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4来了!基于雷电3接口改造,带宽可达40Gbps
一个月前,USB-IF组织正式发布了下一代USB4标准规范,基于Intel雷电协议,带宽再次翻番到40Gbps,与雷电3完全相同,同时向下兼容雷电3、USB 3.x/2.0,而且只有Type-C一种接口。
作为最大推动者的Intel,行动尤为迅速。据悉,Intel开源工程师已经向Linux内核提交了支持USB4的代码和补丁。
由于USB4基本上就是把雷电3拿过来改造复用,所以很多相关代码都可以重复使用,支持起来就很简单了,Intel只提交了22个新的补丁,包含不到4000行新代码。
作为初步支持,USB4在Linux下已经具备PCIe隧道协定、DisplayPort隧道协定、USB 3.x隧道协定、P2P网络、固件更新等等基础功能特性,唯一主要欠缺的就是电源管理,但相信很快就会到位,整体已经处于full request阶段。
如果一切顺利,相信Linux 5.5版内核就会公开支持USB4。
USB绝对是科技史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接口,而最新的USB4又是这一接口历史上最大的变革。
USB4引入了Intel此前捐献给USB推广组织的Thunderbolt雷电协议规范,双链路运行(Two-lane),传输带宽因此又翻了一番,达到40Gbps,也就是和雷电3完全相同。
当然,要获得这样的传输带宽,需要经过认证的全新数据线。
在引入新的底层协议的同时,USB4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可向下兼容USB 3.2/3.1/3.0、雷电3,也就是现在的USB、雷电3设备和数据线,仍然可以在USB4接口上使用。
USB4将只有USB Type-C一种接口形态(雷电3走的也是它),并支持多种数据、显示协议,包括DisplayPort,可以一起充分利用高速带宽,也支持USB PD供电。
至于USB4设备何时面世,USB-IF组织并未给出明确时间表,显然还有的等,毕竟,USB 3.2(20Gbps)还没有成熟起来呢。
USB其实在1994年就已经由康柏、DEC、IBM、Intel、微软、NEC、Nortel开始共同研发。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代成功面世的是1996年的USB 1.0,但其实在此之前,曾经有过USB 0.7、USB 0.8、USB 0.9、USB 0.99和USB 1.0-RC,不过它们都不是正式发布的版本。
而且USB 1.0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用,应用也不广泛。直到1998年USB 1.1的出现,USB才开始更加被为人熟知。
而2000年推出的USB 2.0可算是到目前为止服役时间最长的USB版本,即便是最新的主板上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USB 2.0接口来让人们连接他们的键盘和鼠标,USB充电也是在USB 2.0仍然是USB主力接口时推出的(2007年)。
接下来呢,就是最让人头大的USB 3.0。2008年推出的USB 3.0,在几年后改名为USB 3.1 Gen 1,导致到现在为止,还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到这两者有什么分别 (其实并没有)。
套用一句名言就是:“你要找USB 3.2 Gen 1,关我USB 3.1 Gen 1什么事?”
而在2013年推出的USB 3.1 Gen 2也没能逃过命运的玩弄,在一段时间后就被改名为USB 3.2 Gen 2×1。
总的来说,USB 3.0 到USB 3.2之间其实只有四个版本,但却有六个名字,这也是为什么上面会说,有的商家会玩这种名字游戏来坑消费者。
若非USB4的命名已经出来了,实在会令人很怀疑会不会有USB 3.2 Gen 3×1,USB 3.3 Gen 2×2这样的名字出来。
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