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之父”夏普的发展史:为什么夏普液晶面板一直在走下坡路?
近日,夏普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5149亿日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则暴跌35%到125亿日元。第二季度的运营利润更是暴跌41%,只有146亿日元,这也是被收购之后夏普首次在第二季度出现运营利润下滑的问题。
据了解,夏普的3大业务群中,智能生活等业务盈利在改善,但是主力的8K生态系统业务运营利润暴跌54%,是导致业绩下滑的关键,原因就是夏普的液晶电视、面板等业务下滑。
此外,韩媒报道称夏普将退出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
面对如此惨淡的财报,几乎让人遗忘了夏普还是曾经的“液晶之父”。从最辉煌的“液晶之父”到如今“或将退出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夏普经历了哪些起落?
液晶之父
夏普由早川德次在1912年9月5日于日本东京创立,此后,早川德次带着夏普开始走上坡路,在家电企业方面,创造出多个“第一”的产品。
夏普先后在1951年开发出日本第一台电视机、1962年发表微波炉、1964年开发电子计算机、1987年开发了第一台具有汉字表现功能的电子辞典(或称“电子记事簿”、PDA)、1988年就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4英寸LCD液晶显示器、1992年发布ViewCam家用摄影机、2004年推出第一部水波炉(Healsio),亦发明了可抵抗H5N1的PCI离子用于空气清净机、空调等家电产品。苹果公司在1990年代开始开发的掌上电脑Apple Newton也是委托夏普协作开发及负责制造的。
可以说,在液晶面板发展的早期,夏普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液晶电视的普及。随着电视行业从CRT时代向平板时代的转型,夏普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得到快速发展,一度成为液晶电视的领军企业,正因如此,夏普才被誉为“液晶之父”。
凭借在显示屏幕上的领先实力,夏普走上了一条开挂的道路。从黑白到彩色液晶,从4色技术到4K超清,再到8K电视,神一般的技术一直不曾停止,以实力在液晶电视进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1年至2007年,夏普更是凭借液晶电视成为全球超级霸主。
错估形势的2008年
然而,就在夏普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历史打了个夏普措手不及。
2008年起,由于外界客观原因以及自身经营的原因,影响公司获利,夏普开始走下坡路并一蹶不振。
翻阅夏普2008年的财报,可以看到,由于液晶电视价格大幅下跌,2008财年(2008年4月-2009年3月)夏普集团最终亏损1258亿日元。
根据当年的报道,2008年夏普巨亏的原因,一方面是夏普受到资本市场受到打击。“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伤害各产业,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当年的夏普董事社长片山干雄说到。
另外,经营亏损最直接的原因则是日元升值。由于日元大幅升值的同时韩元同期大幅贬值,索尼、夏普等日资品牌在欧美市场与韩国的三星、LG电子的竞争中也处于下风。
三是,主流市场的亏损,除了日元升值和投资损失外,夏普的日常经营也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北美、欧洲等主流市场的大幅滑坡。
面对2008年的这场危机,夏普推出了一系列拯救措施,其中就包括裁减1500名临时招聘工人,公司高管也放弃发放奖金并主动减薪5成,同时关闭部分面板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夏普2009财年减少了2000亿日元的成本。
但是,这样的成本削减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夏普在液晶电视市场竞争中日益被动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其全球业务的亏损导致对中国市场投入不足,以及中国彩电厂商的集体反击,其市场占有率开始大幅下降。
“白马骑士”鸿海出场
自2008年陷入长期亏损的夏普,开始走上了寻求外部金援以摆脱经营困境,并最终在2016年决定引进台湾鸿海科技集团的资金。
2016年8月13日鸿海科技集团以3888亿日元取得夏普66%的股权,纳为鸿海旗下子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被外资收购的大型电子制造商,同时,为了降低运营费用,总部迁移至位于大阪府堺市的堺工厂。
夏普与鸿海的此次联姻也是相互需要的结果。
一方面,夏普能够获得鸿海的资金以摆脱困境。另一方面,鸿海是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早在多年前鸿海就希望转型因此一直往各个方向发展,液晶面板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鸿海是全球数码产品的代工大王,其每年都需要采购大量的液晶面板,夏普是全球第二大中小液晶面板供应商,因此鸿海收购夏普的话可以进一步增强鸿海在产业链方面的实力。夏普的技术也是鸿海觊觎的。
当年台湾的液晶产业技术要落后于日韩,而夏普拥有的IGZO液晶技术正是被视为可以与三星的AMOLED技术可以竞争的技术之一,鸿海旗下的群创已经拥有与三星、LG抗衡的市场份额,但是技术方面不如它们一直是鸿海担忧的问题,并购夏普可以一举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夏普改革与“天虎计划”
在鸿海投资夏普之前,夏普的财报早已不容乐观。夏普财报显示,其2015财年营业亏损达到1619亿日元,比2014财年480亿日元的亏损额增加237%。而其当期合并净亏损则高达2560亿日元,同比增加15%。而截至2016年3月底,夏普背负的债务已比资产多出312亿日元。
2016年8月在对鸿海的注资完成之后,郭台铭的心腹老将戴正吴开始掌舵夏普。2016年8月22日,上任仅9天的戴正吴在召开两天战略会议后,对外宣布了夏普在人事、运营、供应链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策略。鸿海对夏普的改革还包括夏普重振夏普的电视业务。
2017年,在鸿海主导下,祭出扩大夏普液晶电视市占率的“天虎计划”,带动夏普液晶电视在中国的销售量暴增,为夏普电视提供强力支持的正是堺显示器工厂(简称:SDP,亦常简称为堺工厂),这也激励 SDP 2017 年营收大增 24%至 2002亿日元,再度突破 2000 亿日元大关,纯益 43 亿日元,为 5年来第四度赚钱。
从2017年初开始夏普电视降价三成,在中国大陆市场向中国电视企业发起猛烈攻势,2017年上半年夏普电视一度跻身全球电视市场前四名,而中国大陆的海信电视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陷入价格战泥淖
然而,价格战虽然能使夏普的销量在短期内猛增,甚至夺回一定市场份额,但长期的低价促销,也让夏普元气大伤。2017年三季度鸿海的净利润同比大跌39%,凑巧的是这一年下半年夏普电视的攻势放缓,而海信电视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最终2017年全年海信电视保持了之前多年的全球电视第四的位置,而夏普电视虽然出货量暴增但只是位居第七名,与2017年上半年的排名下滑了数个名次。
2017年下半年的转变已显示出鸿海无法忍耐在电视市场的持续投入,毕竟中国电视企业忍受低利润已很多年,据悉当年中国电视行业的净利润率只有1.5%,较鸿海的净利润率更低,这凸显出中国电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而携夏普电视在中国大陆市场再度发力的鸿海自然也因此业绩受损。
与此同时,鸿海旗下的显示器从2017年的盈利转变为亏损,无疑凸显出它在发展夏普电视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018年夏普电视没有再发动猛烈的价格战,鸿海转而开始支持诺基亚手机业务,而当时中国手机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虽然夏普手机曾多次进入中国市场,但没有取得亮眼的成绩;此外,富士康虽然是手机代工厂巨头,但在手机品牌和销售渠道方面又没有明显优势。对夏普来说,其影响力仍局限在电视机行业,重新打造手机品牌可能是一个冒险之举。
据报道至负责诺基亚手机设计与制造的富智康2018年亏损8.57亿美元,而母公司鸿海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近7%,显示出鸿海在同时发展多项品牌业务之下正承受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夏普辉煌不再、中国厂商崛起
从2017年到2018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即使背靠鸿海这颗“大树”,仍难以拯救夏普。
而从夏普近几年发展的也可从中一窥日本电视和面板产业变化。
近年来,面对中国TV大厂的迅速崛起,日本TV厂商压力倍增。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TV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增长了9个百分点,达到36%,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制造大国,韩国厂商以28%的市场份额屈居第二,而日本厂商仅剩7%的市场份额。
而在面板方面,日本的辉煌也不再。日本的面板厂除了夏普之外,另一家面板厂JDI也不好过。今年6月以来,JDI就陷入了面板厂停工、扩大裁员、社长辞职的困境,目前JDI也一直在积极寻找注资。
日本是最早大规模发展液晶产业的国家,直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都是全球液晶产业的领导者,曾占有全球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韩国和中国的兴起,日本液晶产业开始日渐衰落。
韩国液晶产业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获得高速发展,以三星为首其通过大规模投资并与日本索尼合作来获得液晶技术,最终迅速实现后来者居上。LG则通过与飞利浦合资推动其迅速发展,后来飞利浦因为液晶行业的亏损不看好这个行业最终将股份全数出售给LG。现如今LG、三星是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第一、第二的厂商。
中国台湾大约在19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液晶面板企业,当时日本眼看韩国液晶产业威胁其地位选择与台湾合作支持台湾的液晶产业发展,于是台湾液晶产业迅速发展,如今台湾液晶面板产量居全球第二。不过就技术上来说,液晶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韩国厂商手里,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技术较为落后,这也是鸿海希望并购夏普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近年来,中国大陆的面板产业更是开始奋起直追。中国大陆新型显示产业近年来进步明显,尤其是在液晶显示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能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综合竞争力不断攀升。2018年,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实现量产,中电熊猫咸阳8.6代、中电成都氧化物8.6代TFT-LCD、华星光电11代线相继点亮投产,进一步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能力。
而在新型的AMOLED面板方面,中国大陆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维信诺、和辉光电等公司也在大力建设OLED生产线,未来一两年就会大规模投产,OLED领域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业内人士谈到,整个显示产业由日本到韩国、再到中国台湾再到大陆,是转移的趋势。根据市调机构IHS Markis预估,2023年中国面板厂将拿下全球面板厂的半壁江山。
目前来看,夏普在面板领域已经很难跟得上中国及韩国公司的脚步了,韩媒Businesskorea报道也称夏普将退出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随着夏普的退出,郭台铭一度希望借助夏普打进iPhone手机OLED面板供应链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而曾经一代“液晶之王”夏普是从此只在电视和面板江湖上留下功与名,还是能再创曾经辉煌?未来难料,但对中国面板业来说,发展的机会已经到来。
原文来自集微网